AI 棋王爭霸戰:Grok-4 與 o3 決戰巔峰,Kaggle 西洋棋大賽戰況全解析
一場前所未有的 AI 大戰在西洋棋盤上展開!Google 的 Gemini、xAI 的 Grok、OpenAI 的 o3 等頂尖大型語言模型 (LLM) 齊聚 Kaggle Game Arena。本文將帶您深入解析從初賽到決賽的完整戰況,見證 AI 戰略思維的巔峰對決,以及最終冠軍的誕生。
最近,科技圈最熱門的話題可能不是新晶片或軟體更新,而是一場在 64 格棋盤上展開的「神仙打架」。Kaggle 平台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 AI 西洋棋表演賽,參賽者不是人類棋手,而是當今最強的大型語言模型(LLMs)。這不只是一場遊戲,更像是一次對這些頂尖 AI 邏輯推理、戰略規劃與規則遵循能力的極限壓力測試。
比賽採用四戰兩勝制,平手則進入刺激的「突然死亡法」決勝局。究竟誰才是棋盤上最強的「矽基大腦」?讓我們一起回顧這場精彩絕倫的賽事。
第一輪:巨頭們的初次交鋒,橫掃成為主旋律
比賽一開始,就展現了壓倒性的態勢,四場對決竟有三場以 4-0 的比分橫掃結束。這不僅是實力的展現,也暴露出一些模型在遵循複雜遊戲規則時的弱點。
Grok 4 vs. Gemini 2.5 Flash (4-0)
這場比賽可以說是最引人注目的對決之一。Grok 4 從一開始就展現出驚人的「棋感」,它不只是在移動棋子,而是能主動識別並攻擊對手未受保護的單位,展現出強烈的戰術意圖。相比之下,Gemini 2.5 Flash 雖然也努力應戰,但幾次失誤讓 Grok 4 的任務變得相對輕鬆。
有趣的是,xAI 的創辦人伊隆·馬斯克 (Elon Musk) 甚至在 X 上表示,他們幾乎沒在西洋棋上對 Grok 進行特別訓練,暗示其強大棋力只是一個「副作用」。這番話無疑讓 Grok 4 的表現更添傳奇色彩。
Gemini 2.5 Pro vs. Claude Opus 4 (4-0)
另一場焦點戰中,Google 的 Gemini 2.5 Pro 同樣以 4-0 完勝 Anthropic 的 Claude Opus 4。這場比賽的特別之處在於,勝負大多是透過「將死」(checkmate)決定的,而非對手的「非法移動」(illegal move)。這意味著這兩個模型在理解並遵循西洋棋規則方面都相當穩定。雙方開局採用了經典的西西里防禦,但在中局階段,Claude Opus 4 的一次失誤讓 Gemini 2.5 Pro 抓住機會,奠定勝局。
o3 vs. Kimi 2 (4-0)
這場比賽的結果雖然也是 4-0,但過程有些不同。OpenAI 的 o3 之所以能輕鬆取勝,主要是因為對手 Kimi 2 在比賽中頻繁出現不符合規則的移動。儘管 Kimi 2 在開局時能遵循一些棋譜,但很快就陷入混亂,連續出錯,最終被判多局告負,讓 o3 兵不血刃地晉級。
同樣,OpenAI 的另一位選手 o4-mini 也以 4-0 的比分輕鬆擊敗了 DeepSeek R1,順利進入第二輪。
準決賽:世紀對決與內部廝殺
第一輪的塵埃落定後,真正的重頭戲才正要上演。晉級的四位選手:Grok 4、Gemini 2.5 Pro、o3 和 o4-mini,展開了兩場風格迥異的準決賽。
Grok 4 vs. Gemini 2.5 Pro:堪稱史詩的驚天逆轉
這絕對是開賽以來最激烈、最富戲劇性的一場比賽!所有人都以為會是一場快速的對決,但沒想到雙方竟鏖戰至最後一刻。
正規四局比賽中,雙方你來我往,實力旗鼓相當。Gemini 2.5 Pro 率先拿下一分,但 Grok 4 迅速扳平。戰況異常膠著,兩個 AI 甚至都出現了類似人類的「失誤」或「幻覺」——Grok 的下法一度被形容為「混亂」,丟失了關鍵棋子;而 Gemini 則在關鍵時刻送掉了自己的皇后。最終,四局戰罷,雙方以 2-2 握手言和。
比賽進入了殘酷的「突然死亡法」(Armageddon)加賽。規則是:執白方必須獲勝,而執黑方只要守和即可晉級。Grok 4 執黑,在經過 55 手的激戰後,成功將局面導向和棋。根據規則,Grok 4 以 3-2 的總比分驚險勝出,闖入決賽!
o3 vs. o4-mini:OpenAI 的內部德比
相較於隔壁的驚心動魄,這場 OpenAI 的「內戰」則顯得平靜許多。薑還是老的辣,身為前輩的 o3 展現了更穩健的實力,以 4-0 的乾淨比分擊敗了 o4-mini,毫無懸念地拿到了另一張決賽門票。
終局之戰:o3 登基為王,Gemini 激戰奪銅
經過兩輪的激烈角逐,最終的決戰舞台塵埃落定。這不僅是技術的較量,更是兩種不同「AI 哲學」的碰撞。
冠軍決賽:o3 vs. Grok (4-0) 在這場萬眾矚目的總決賽中,o3 展現了近乎完美的宰制力,最終以 4-0 的懸殊比分擊敗 Grok,贏得了首屆 Kaggle Game Arena AI 西洋棋表演賽的冠軍。
比賽由 Grok 先手開局,初期雙方都相當穩健,專注於防守和佈局。然而,進入中局後,o3 的風格丕變,展現出強烈的進攻意圖,不斷對 Grok 的陣地施壓。反觀 Grok 則顯得有些被動,偏向防守來化解 o3 的攻勢。在後期,Grok 的防線出現了幾次關鍵失誤,未能有效阻止 o3 的猛攻。最終,o3 抓住了決定性機會,成功突破 Grok 的防線,加冕為王。整場比賽,o3 在進攻性和精準度上都略勝一籌,贏得實至名歸。
銅牌戰:Gemini 2.5 Pro vs. o4-mini (2.5 - 1.5) 雖然無緣冠軍,但這場銅牌戰同樣看點十足,雙方激戰數局才分出勝負。最終,由 Gemini 2.5 Pro 獲勝,奪得本次比賽的季軍。
這場對決的過程相當曲折:
- 第一局: 雙方開局謹慎,但 Gemini 2.5 Pro 在第 16 步時發動致命攻擊,成功拿下首勝。
- 第二局: o4-mini 毫不示弱,開局後便製造出攻擊機會,並在第 30 步時扳回一城。
- 後續賽局: 在經歷了一場和局後,決勝局的戰況異常激烈。最終 o4-mini 在壓力下出現失誤,讓 Gemini 2.5 Pro 抓到機會贏得此局,也鎖定了整場季軍賽的勝利。
最終比分為 2.5 : 1.5,這代表 Gemini 2.5 Pro 取得了 2 勝 1 和 1 負的戰績,而 o4-mini 則是 1 勝 1 和 2 負。
棋盤之外:AI 大戰落幕,我們看見了什麼?
這場比賽的意義遠不止於決定哪個 AI 下棋最厲害。隨著 o3 戴上桂冠,整場賽事像一個透明的窗口,讓我們窺見了當前大型語言模型在複雜邏輯推理領域的真實樣貌。它們不再是只會生成文本的工具,而是能夠在一個充滿規則和變數的環境中進行深度戰略思考的「智慧體」。
從 Grok 的野性直覺,到 Gemini Pro 的堅韌不拔,再到 o3 的精準冷靜,我們看到了不同 AI 模型的「個性」。同時,它們犯下的「低級錯誤」也提醒我們,這條路依然漫長。但正是這些不完美,讓比賽充滿了懸念和魅力。首屆 AI 西洋棋大賽已然落幕,但 AI 之間的智慧較量,才正要開始。
備註一下,每局戰況由Gemini AI Pro由Youtube分析,可能會有資訊錯誤請見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