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ogle AI 程式助理 Jules「畢業了」!它會如何改變你的程式碼世界?
就在幾個月前,Google 的 AI 程式碼助理 Jules 還只是個測試版。如今,它正式上線,並帶來了全新的非同步工作模式、更清晰的隱私政策和靈活的定價方案。這不只是又一個 AI 工具,這可能是一種全新的開發哲學。
如果你是個開發者,你一定懂那種感覺:專案截止日期迫在眉睫,但眼前還有成堆的程式碼要修復、更新或重構。這時候,如果有個能幹的幫手該有多好?過去幾個月,Google 的一款名為 Jules 的 AI 程式助理,就在開發者社群中引起了不小的騷動。
就在本週,Google Labs 的產品總監 凱斯·科雷維克 (Kath Korevec) 在社群平台 X 上興奮地宣布:Jules 正式結束測試階段了!
這不只是一個產品狀態的更新,這背後代表的是一種全新的開發模式,可能正悄悄地來到我們身邊。
等等,Jules 跟其他 AI 工具有什麼不一樣?
你可能會想:「又一個 AI 程式碼工具?」
說實話,現在市面上的 AI 輔助工具確實不少,但 Jules 的核心理念很不一樣。它最大的亮點在於其非同步代理架構 (asynchronous agent architecture)。
聽起來很專業,對吧?讓我用個簡單的比喻解釋一下。
多數 AI 程式工具就像是你旁邊的一位「同步」夥伴。你寫一行,它建議一行;你提出問題,它立刻回答。你必須一直盯著螢幕,跟它互動。
但 Jules 更像你聘請的一位能獨立作業的「非同步」實習生。你可以把一項任務,比如「把這個舊專案的依賴套件全部更新到最新版,並修好所有因此產生的錯誤」,直接交辦給它。然後呢?然後你就可以關上電腦,去喝杯咖啡,或專心處理更需要創意的部分。幾個小時後回來,Jules 已經在雲端虛擬機上默默完成了工作,甚至還可能幫你開好了 GitHub 的拉取請求 (Pull Request)。
這就是非同步的魔力——它不是在你身邊「輔助」你,而是在背景「為你工作」。
從測試到正式版,Jules 長大了多少?
從五月的公開預覽到現在,不過短短幾個月,Jules 就宣布「畢業」,這背後是數千名開發者社群的功勞。根據凱斯的說法,團隊收到了大量的回饋,並進行了數百項的介面和品質更新,才讓工具的穩定性大幅提升。
為了感謝這些早期的測試者,Google 還大方送出三個月的 Google Pro 服務。這波操作,真的很有誠意。
隨著正式版上線,Jules 也帶來了幾個亮點更新:
- 環境快照 (Environment Snapshots): 這功能超酷。Jules 現在可以將你專案的依賴項和安裝腳本存成一個「快照」。下次執行類似任務時,就不用再從頭設定一次環境,大幅提升了執行的速度和一致性,特別是對於那些複雜的專案。
- 更深度的 GitHub 整合: 現在 Jules 能更無縫地與 GitHub 問題 (Issues) 整合,並自動開啟拉取請求,讓整個開發流程更順暢。
- 支援空儲存庫: 一開始 Jules 需要一個現有的程式碼庫才能運作,但團隊很快發現,很多人想從零開始一個新專案。現在,沒問題了!
好了,重點來了,要花多少錢?
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,尤其是在運算成本極高的 AI 領域。隨著正式上線,Jules 也推出了全新的定價方案:
- 入門級 (免費): 每天提供 15 個獨立任務和 3 個並行任務的額度。
- AI Pro 方案: 每月 19.99 美元,提供 5 倍的使用額度。
- Ultra 方案: 每月 124.99 美元,提供 20 倍的使用額度。
你可能會注意到,免費額度從測試期間的每天 60 個任務大幅縮減到 15 個。對此,凱斯解釋說,這是基於過去幾個月收集到的「真實使用數據」。15 個任務的額度,足以讓開發者在實際專案中評估 Jules 是否適合自己,同時也讓 Google 能更永續地提供這項服務。
聊聊隱私吧,我的程式碼安全嗎?
這絕對是每個開發者最關心的問題。Google 也針對隱私權政策進行了更新,讓條文更加清晰。
簡單來說:
- 公開程式碼庫 (Public Repositories): 你的程式碼可能會被用來訓練 AI 模型(資料設定預設關閉訓練公開程式碼庫,你可以自行開啟)。
- 私有程式碼庫 (Private Repositories): 你的程式碼不會被用來訓練 AI 模型。
凱斯強調,這主要是為了回應社群的回饋,讓政策說明更清楚,實際的訓練作法並沒有改變。
開發者們都用 Jules 來做什麼?
在測試期間,團隊觀察到一些很有趣的使用現象。除了正常的開發任務,許多人竟然用 Jules 來「修復」其他 AI 工具(所謂的 “氛圍編程” 工具)生成的程式碼,或將這些實驗性專案擴展成更適合生產環境的樣貌。
另一個意想不到的趨勢是,越來越多人開始透過手機使用 Jules。雖然還沒有專用的 App,但網頁版的體驗已經讓行動開發成為一個新興的用例。
下一步是什麼?還有更多驚喜嗎?
Jules 的故事才剛開始。Google 內部已經在大力推動,要在更多專案中使用這項工具。
而且,從凱斯在 X 上的貼文來看,似乎還有個名為「史迪奇 (Stitch)」的新東西即將登場。她賣了個關子:「哦,你以為這週只有朱爾斯會出貨嗎?快來看看史迪奇的後續動態吧!」這不禁讓人充滿期待。
總結來說,Jules 不僅僅是又一個 AI 程式碼助理。它代表著一種工作哲學的轉變——從「人機協作」走向「任務委派」。你會願意嘗試把一部分工作交給這位 AI 實習生,解放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嗎?這場開發模式的變革,或許比我們想像的來得更快。